一位民办艺校校长说:“我开的专业数都快赶上国办艺校的招生数了!” 中专窘境:一半火焰一半冰山
本报记者 郑燕峰
“听说菏泽艺术学校去年仅招到3个学生?”记者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王宪涛校长纠正道:“不,是5个。”
他紧接着说:”这是指通过教育局正式录取的学生数,学校后来又自主招生41人。”
这位新上任的校长感叹道:“这个数很可怜了,国家办的中专,地方财政每年投入100多万,一年只招了40多名学生,而社会力量办学都能招来生源,这一现状在上级主管部门产生了很大震动。”
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盛产牡丹,有戏曲之乡美称。这里是著名歌唱家彭丽媛的故乡。因为有这种文艺基础,1985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菏泽艺校正式创建,现为全日制普通中专。
菏泽艺校有过辉煌时代。王宪涛说,原来国家统包统分,每年招生计划限制在150人,那时招生是百里挑一,很多人通过关系,花钱走后门才能上菏泽艺校。
时过境迁,现在的人已不讳言当年招生时的不正之风。一位从菏泽市文化局退休的老同志描述当年菏泽艺校招生的盛况时说:“送礼的挤破校长家的门。”他说,有位学生家长自以为和当时的校长很熟,在招生时,送去3000元,满以为很有把握,谁知女儿未被录取,一打听,别人都送到8000元了。
上学转户口,国家包分配,毕业就是干部身份。这一切诱人条件,在计划经济时代,让菏泽艺校从未想过招生难。但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统包统分变成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扩招以后,中专学校招生大面积滑坡。
王宪涛说,菏泽艺校受影响和冲击非常明显。国家改变政策后,生源锐减,去年降到历史最低。
就在国办艺校举步维艰时,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民办艺校日渐红火。在菏泽市,现在形成一定规模的民办艺术类中专学校就有13家。菏泽第一家民办艺校齐鲁音乐学校,如今移师北京建起了新校。
菏泽中原艺校是目前留守在菏泽市的最大规模、相对规范的民办艺校。校长陈传华开玩笑地说:“我开的专业数都快赶上菏泽艺校的招生数了。”
1998年底,陈传华接手中原艺校时,学校只有90多名学生,1999年招生140人,2001年招生170人,今年招生200人,招生数逐年上升。学校也从城关的20间民房搬到了市内,今年学校又征地40亩准备再建新校。
中原艺校挂靠在菏泽市文化局,政府不拨一分钱,个人投资20万元。陈传华说:“民办学校有生源就有发展。我们让学生看到发展机会,反过来又为我们带来了生源。”
中原艺校的生源有一半是学生吸引来的。陈传华说,因为中原艺校毕业安置率100%,而且大多数学生进了部队,使很多想参军的孩子圆了梦。
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毕陈也在中原艺校任教。他说,干部身份前几年还有诱惑力,现在大家不再留恋那些虚无缥缈的事了。“如果工作都找不到,干部身份又有什么用?是能吃还是能穿?”他反问道。
“上中原艺校争取一个就业机会。”这是记者在该校采访时,同学们表露的观点。在中原艺校有一个特殊现象,很多学生曾就读于国办的内蒙古艺校、山东艺校、烟台艺校,甚至菏泽艺校,为了参军或找一份好工作,他们毕业后又花钱来中原艺校念中专。陈传华说,这样的学生已经有20多名。
王最芳从淄博水利学校中专部毕业后,分到青岛一家集团公司。她看到邻居家女孩从中原艺校毕业后进了部队,便于今年4月辞去工作到这里重读中专。
去年9月从菏泽艺校毕业的孔令梅、李长玉、索慧,又到中原艺校上学,这3名学生如今都如愿进了部队文工团。
中原艺校主打专业是曲艺,以相声、小品、快板书为主。陈传华说,曲艺专业在全国的艺术院校中很少,而市场需求奇大,特别在部队文工团很受欢迎。
在中原艺校,老师的工作要综合测评,学生要参与打分,80分以下就是不合格,就要淘汰。来自河北沧州的余颖梅同学对记者讲:原来学校有一位英语教师,讲课声音小,念一个单词竟有3种口音,学生对这位老师进行了两次评价,“后来我们在学校就再也没见过她”。
陈传华认为,老师学历再高也没有用,教不好学生就等于耽误学生的前程,因此所有教师始终处于一种综合测评中。另外,中原艺校从北京、济南聘请了多位曲艺界知名表演艺术家和创作者,这些老师每天的讲课费是1000元。“这些在国办学校是办不到的,那里的老师端的是财政的铁饭碗。”他说。
陈传华认为,虽然民办学校办得红火,但仍有80%的家长不信任民办,公办的牌子还是很硬的,菏泽艺校主要还是机制的问题。
陈传华说,如果我承包菏泽艺校,一定会通过中专报考,树立形象,同时不放弃社会生源。他认为,国办中专在宣传上、在招生上、在形象设计上,投入太少。转轨后,国办学校没有花资金为学生找路子,也许是因为很难找到渠道报销吧。
深圳一家单位准备接收一名中原艺校的学生,陈传华亲自去深圳了解考察,认为这家单位有发展,又带学生去考察,这些费用都是学校承担。部队来招兵,接待费用都是学校出。陈传华说,我们民办学校愿意花这些费用,国办的就不行了,也不会考虑。他们还是那副架子,你来了,也不接待也不管。同等质量下,关系密切些的单位自然会优先接收我的学生。
陈传华说:“我一年就做两件事,上半年招生,下半年为学生跑就业。”招过中原艺校学生的,有过意向的,准备招文艺兵的部队,还有那些自己有文工团的大企业,陈传华都要跑到。他说:“联系工作时,我总是带着学生在各种文艺演出中录制的VCD,一个个介绍。这样辛苦,但是有效。”
毕陈认为,现在招生非常难。为什么国办的不行?有很多因素在制约着它。但官办中专,老师心态上有问题———教师工资财政出,学生多少都无所谓,工作刻苦程度与民办学校肯定不一样。一位外地学生电话通知学校,凌晨3点乘火车到菏泽站,中原艺校肯定会安排专车专人接站。国办学校能做得到吗?
毕陈说,在中原艺校,老师的工资和学生的数量是成正比的,生源关系到学校的命运,校长和老师可以为了工作通宵达旦,但没有夜宵。在国办学校,过了晚上12点,没有夜宵,不罢工才怪呢。
毕陈认为,菏泽艺校原来的优势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学校办学思路和心态再不扭转,日子好过不了。
王宪涛也坦言,学校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他说:“学校本身应该深化改革,这不是官话。”今年新上任的王校长决心打破菏泽艺校的铁饭碗,实行全员聘任制,对人事和分配制度进行改革,拉开教师的分配档次,向优秀教师和专业倾斜。
王宪涛同时指出,有很多事情是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他举例说,菏泽艺校的杂技专业非常成功,前不久在有16所中专艺校参赛的全省比赛中,菏泽艺校摘取了一等奖。但杂技专业的教师全部是聘用的,受编制限制,这些老师只能按临时工发放工资。他说:“我们是靠感情和对方对事业的追求维系着这种教学关系,但这不是根本办法。”
再比如,根据市场需要,菏泽艺校也想设置新的专业,但开新专业必须经省教委批准,专业设置权国家还没有下放。像饮食服务专业前景很好,但艺术学校开这种专业教委很难批准。而民办学校专业设置要容易得多。
王宪涛认为,现在是竞争社会,但国办和民办中专存在相当不公平的竞争。一所民办中专可以将三年学费中的一年学费给中间人,因为人家是个人的。“一所学校在招生宣传材料中就公开讲明,谁给我组织一个生源,我就给他3500元钱。可国办学校的财会纪律不允许,给300元都无处报销。”
王宪涛说,今年菏泽艺校把招生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他同时表示:“说实话,没有什么很好的措施。”他的办法就是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他说,老师原来已经对学校放弃了信心,开始各自找出路,不愿意为学校出力。“今年一个老师一个指标,完成重奖,完不成重罚,包干负责。”王宪涛说,以前学校也专门放招生假,但老师们根本不下去招生,现在要与他们的自身利益挂钩,有的老师也开始骑自行车下县区招生了。
王宪涛说,现在还有一个难题是:初中升高中都有一个量化标准,升中专不算升学率。以菏泽为例,初中生考入重点高中1个学生加3分,考入普通高中两个学生计1分,考入中专学校,3个学生计1分。在这种分值考评中,初中教师一般尽可能地让学生考高中。“这说明,起码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中专是不重视的。”王宪涛说。
菏泽艺校的主管部门是菏泽市文化局,今年开始逐步由菏泽市教育局接管。市教育局职教科科长岳宗生认为,民办艺术类中专红火的原因是完全市场化运作。一些民办学校靠利益驱动,招生给钱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国办中专动一分钱都要报财政。
他认为,中专学制3年,国办学校完不成学业,达不到受教育年限,是不会发毕业证的。这里有一个质量要求。很多民办学校教学质量不达标。民校非常灵活,找到就业机会就可走人。这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另外在管理上,民办学校归教育局成教科管理,国办中专归职教科管理,政策不一致。
菏泽艺校的一位美术老师把菏泽市一些民办艺校比喻为可口可乐:“可能没营养,但就是有味。”这位曾在民校兼职的老师希望,国家不能光看到一些民校的表面繁荣,还应加强对它们的管理。
据悉,今年菏泽市教育局专门就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下发了文件,其中特别规定:初中升入高中和中专同等计算升学率。王宪涛分析,今年菏泽艺校招生情况会有所好转。
但记者了解到,当地主管部门关于菏泽艺校是留、是并、还是改制的争论,依然存在。
摘自《中国青年报》
|